它是《水浒传》中唯一的非杀伤性武器,其貌不扬、成本低廉、操作简朴,却能在每次战斗中屡立奇功。它没有朴刀的尖锐、长枪的冷光、利箭的神准,却能让武松、秦明、李逵等一众梁山好汉闻之胆怯。
它,就是水浒中唯一的非杀伤性武器、“活捉神器”,挠钩。挠钩,《水浒传》中险些无处不在。上至官军,下至强寇,挠钩都是必不行少的战斗工具。
那么,挠钩到底长什么样?为什么又称它是“活捉神器”呢? 钩,是十八般武器之一。中国昔人用钩的历史悠久。著名的吴钩,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的吴国。
南宋辛弃疾也曾有“把吴钩看了,栏干拍遍,无人会,登临意”的名句。固然,吴钩本质上还是一种弯刀,刀刃尖锐,与挠钩有显着区别。挠钩,是一种长柄状、顶端装有铁钩的武器。手柄可长达一丈。
挠钩和其他武器相比,最大的差别是,杀伤力十分有限,险些从不致命。它并非以杀伤为主要目的,它的功效在于活捉。在《水浒传》中,挠钩险些不会放空,任你英雄好汉,也只能望钩兴叹。
挠钩堪称“活捉神器”,俨然是战场上一道另类的风物。一、陆战利器水浒中的每一场战斗,险些都离不开挠钩。它冷冷地潜伏在暗处,伺机而动,无论何人,都难逃魔爪。
行者武松,一生悍勇,上打吊睛虎,下擒蒋门神,然而遇到挠钩,也只能束手就擒。水浒原著第31回中,武松血溅鸳鸯楼后,在城外土庙小歇,“只见庙外边探入两把挠钩,把武松搭住”,几个无名小卒使用挠钩提倡偷袭,武松也只好任其捆绑活捉。霹雳火秦明,梁山五猛将之一,有万夫不妥之勇,然而在挠钩眼前也只有乖乖就范。
水浒原著第34回中,秦明攻打清风山误入陷阱,“双方匿伏下五十个挠钩手,把秦明搭将起来”,活捉上山去了。梁山好汉被挠钩活捉的战例,不胜枚举。时迁在祝家庄被挠钩活捉,李逵打辽国混元天象阵时被挠钩活捉,等等等等。
挠钩,不嗜血、不残暴,却闪烁着恐怖的冷光。二、水上神兵在水战中,挠钩同样风景无限。
它可远程攻击、水下攻击,依然是不行或缺的武器。梁山第一次反围剿,刘唐就充实使用挠钩的水战特性,大显神威。水浒原著第20回中,刘唐与济州团练使黄何在水泊里狭路相逢,刘唐使用挠钩长柄的特点,提倡远程攻击,“一挠钩搭住黄安”,毫无悬念地将其活捉。
阮小二在水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,最后也死于水战中的挠钩。水浒原著第116回中,阮小二领水军攻击乌龙岭,不幸中计,“急下水时,后船遇上,一挠钩搭住”,挠钩超强的水下攻击能力一览无余。
可怜阮小二一世英雄,担忧被俘受辱,最后竟在挠钩下自刎而死。三、消防工具随着时代生长、历史变迁,挠钩的作用不再只局限于战争,在消防灭火中,挠钩也徐徐派上用场,有了全新的用武之地。
明代冯梦龙在《古今小说·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中,就写有“收拾挠钩、水桶来救火时,那里有什么火。”说明在明代,挠钩就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防工具了。到了清代,挠钩的消防应用更为普及。天津民间有许多救火组织,“挠钩会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气力。
同治年修天津地方县志,就纪录“用挠钩酌拉墙壁,以免延烧”。这段话说明,挠钩作为一种消防工具,主要作用就是拉倒墙垣,阻挡火势伸张。
至今,挠钩仍是现代消防灭火中不行或缺的工具之一。古往今来,挠钩也许是唯一一件不以杀伤为目的的武器。
正因为如此,当朴刀、长枪早已退出历史舞台,进入博物馆之际,只有挠钩,依然存在并活跃于当下。如今,挠钩从“活捉神器”,乐成转型为消防工具。这种转型,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智慧,更感受到了人性的光线。
本文来源:博亚体育app下载-www.ccspjx.com